法观天下

Law

去顶部
返回上一页
去底部
浦东判决全国首例“流量劫持”案
浏览:2364 日期:2015-11-11


        如果问一位网民,什么是“流量劫持”?几乎没人能说得清楚。不过,如果在中国随机采访一位网民:你是否遭遇过被各种恶意软件修改浏览器、锁定主页或不停弹出新窗口,强制访问某些网站?答案几乎都是肯定的,这就是流量劫持。

过去,有人利用这种手段给网民添堵、让自己发财。不过这些人今后要注意了。近日,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判决了全国首起流量劫持刑案,两名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,缓刑三年;扣押在案的作案工具以及退缴在案的违法所得予以没收。

   “劫持”流量,10个月获利75万余元,危害甚巨。

    从2013年底至2014年10月,付某、黄某等人租赁多台服务器,使用恶意代码修改互联网用户路由器的DNS设置,进而使用户登录“2345.com”等导航网站时,跳转至其设置的“5w.com”导航网站。两人再将获取的互联网用户流量出售给“5w.com”导航网站所有者、杭州久尚科技有限公司。

   “2345.com”网站察觉后向警方报案,上海警方于2014年10月立案。2014年11月17日,被告人付某接民警电话通知后自动至公安机关,到案后如实供述了自己的不法事实。之后,被告人付某让其母亲熊某打电话劝被告人黄某投案。2014年11月17日,被告人黄某主动投案,并如实供述了自己的不法事实。经查,两名被告人短时间内违法所得高达75.47万余元。

    流量劫持有多种方法。

    说起流量劫持,多数网民以为跟自己没多大关系,不少人还将这个概念与最近热门的“偷流量”混淆。其实所谓偷流量,简单来说就是有人实际只用了50MB流量,但被后台计算为100MB,根本原因是计算流量时动了手脚,与流量劫持是完全不同的概念。

    信息网络安全公安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金波介绍说,流量,就是网络上传输的数据量。正常上网时,数据会在网民的客户端与正确的网站服务器之间传输,我们才能浏览网页、下载歌曲、收看视频。如果你原本想访问A网站,但是有人偷偷做了手脚,让你实际上打开的是B网站,这就叫流量劫持。

据了解,流量劫持有多种方法,其中一种是DNS劫持,这也是付某、黄某两人所采取的方式。DNS是负责域名解析的服务器,举一个例子,我们访问百度输入的是域名www.baidu.com,计算机要通过DNS将域名转化成具体的IP地址,如58.217.200.39。一旦黑客破坏了DNS解析的过程,输入域名后,可能转化为黑客指定的IP地址,用户往往很难看出破绽,但所有的流量都会转向黑客指定的虚假的服务器,黑客不但可以很容易获取各种密码、个人信息等,还可以植入木马病毒,盗窃个人财产。

    法院判决,两被告人均获刑3年。

    因为流量劫持行为,曾有公司民事起诉索赔的先例。但长期以来,流量劫持行为并没有被定义为刑事犯罪,因此不少人把它当做一种快速牟利的手段。对用户来说,一旦遇到浏览器被篡改,只能自助救济。对那些不懂电脑的人来说,流量劫持就是一场噩梦,被迫重装操作系统的大有人在。浦东法院对该案的判决,首次在司法层面将流量劫持认定为犯罪。

    浦东法院在审理后认为,被告人付某、黄某违反国家规定,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的数据进行修改,后果特别严重,依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二百八十六条、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,均已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,分别应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。被告人付某、黄某具有自首情节,可以减轻处罚;被告人付某让其母亲劝说被告人黄某投案,可以酌情从轻处罚。依照刑法第七十二条第一款和第七十三条第二款、第三款的规定,对被告人付某、黄某均可以宣告缓刑。据此,法院作出上述判决。

    转自《法制日报》  

上一篇:首例邮政监管渎职案尘埃落定:细数”夺命快递”身后事

下一篇:《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关于妥善处理涉及“3.17新政”的房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会议纪要》